《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二)》
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曹媛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的第二部主要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分析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斯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
一、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对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批判
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根源和历史发展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远古时代,人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并对经常出现的做梦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思维和感觉不是身体活动的结果,而是在人类的肉体中居住的独特的灵魂在人睡眠时暂时离开人体自行活动的结果。如果灵魂在离开人体仍然能够自行活动的话,那么人死了,灵魂还是存在的,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但是,在当时,人们并不认为灵魂不死是一种安慰,相反,它是一种真正的不幸。因为他们相信灵魂要对死者生前行为负责。所以,灵魂不死观念并不是出于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产生的,而是人们普遍地缺乏科学知识所产生的错误认识。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点。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产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它完全的意义。在中世纪,一场唯名论和实在论的斗争,为近代唯物主义的诞生作了准备。但是,这场争论最后还是没有跳出神学的范围。直到15世纪末,近代唯物主义者在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才以尖锐的形式针对教会提出: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呢?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恩格斯提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或者是说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这也是哲学的最高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两个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提出了科学标准: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派别主要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各种派别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相同的,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而唯心主义最主要的派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问题,是我们揭露一切唯心主义伪装,捍卫哲学党性原则的锐利武器。
此外,恩格斯提出哲学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恩格斯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一问题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凡是认为思维能够认识或是正确认识存在,即是可知论,相反,则是不可知论。
但是,还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休谟和康德就是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而他们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是起到过很重要作用的。休谟和康德的不可知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否认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行为上学地“把现象和显著者,感觉和被感觉者,为我之物和自在之物根本分开,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对于不可知论,费尔巴哈以唯物主义反映论提出现象和本质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人们可以通过感觉认识客观世界。他说:“人的感觉不多不少,恰和在世界的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但是费尔巴哈的反映论是直观的,不能够真正驳倒不可知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实践的观点才对不可知论做出了彻底的批判,只有实践才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有力武器。
3.实践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动力
从笛卡地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里,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者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了,而唯心主义体系也越来越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力图用泛神学来调和物质和精神的对立。
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及其对唯物主义这一词的偏见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不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但其思想发展却经历了“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费尔巴哈出版了《黑格尔哲学批判》,也标志着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的决裂,从此,他也就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做出了扼要的概括。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对超世界造物主的信仰的虚幻残余。我们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才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而我们的思维和意识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超感觉,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自然是纯粹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到这里就突然停滞不前了,没有把这种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他不能克服通常的哲学偏见,即不反对事物本身而反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偏见。他说:“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是人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他认为在用物质自然界来解释人类本质和人类认识的根源时,他和唯物主义者是一致的,但离开这一点,他就和唯物主义大相径庭了。
费尔巴哈在上述观点上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因此导致了他拒绝唯物主义这一名词。第一,费尔巴哈的主要错误在于把唯物主义这种一般世界观同这一世界观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第二,费尔巴哈不懂得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界的发展而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以及费尔巴哈没有克服这种局限性的原因
18世纪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18世纪的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把一切运动形式归结为机械运动,并用机械运动的原理去解释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原理。第二,18世纪的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不能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18世纪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虽然在哲学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他还是没有真正克服18世纪以来的旧唯物主义的缺点,主要是因为费尔巴哈所生活的时代和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没有完全确立下来,限制了他的眼界。此外,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尤其是脱离阶级斗争,他没有把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使他在社会历史观上还没有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
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
《费尔巴哈论》的直接写作原因是批判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错误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相信人类的进步”,承认“理想的力量”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同时,他还认为唯物主义在费尔巴哈那里不占主要位置,完全扭曲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恩格斯提出,施达克“把对理想的追求叫做是唯心主义”,这在哲学上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而斯达克的标准是不符合人类从事活动的常识。在批判过程中,恩格斯以法国的狄德罗,伏尔泰,卢梭为例,指出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部分
2017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李志灿
在这篇文章的第二部分,恩格斯主要论述了费尔巴哈的哲学,这部分总共24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理论批判的框架和标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及其根源、施达克对费尔巴哈的错误批判,我今天主要就费尔巴哈哲学的局限及其根源作一点理解。
恩格斯在文章中这样评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的发展进程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诚然,他从来不是完全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走向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之所以说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是因为他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对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进行评判的标准,在文章的开头恩格斯就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接着恩格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凡是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认为自然界是本质的,属于唯物主义。第二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凡是断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承认世界是克制的,就是可知论;断定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就是不可知论。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主要是一下几点:第一,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意识和思维是物质的即人脑的产物;第三;物质是本原,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恩格斯评价费尔巴哈的这些哲学观点是“纯粹的唯物主义。”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但是接下来从第11段开始,恩格斯详细地介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及其根源,恩格斯又说费尔巴哈虽然转向了唯物主义,但是他的唯物主义是建立在直观反映论上的唯物主义,脱离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是抽象的唯物主义,因而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的继续,费尔巴哈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他自己称为人本主义,因此它的唯物主义也被称为“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但是费尔巴哈的哲学并没有跳出机械性的局限,所以费尔巴哈的哲学的局限就表现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主要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首先是机械性,机械性就是把机械运动的形式当成了唯一运动的形式,用物体的简单机械运动来说明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它的错误就在于否认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区别、联系。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当时的科学主要还是机械力学,近代化学、生物等也刚刚起步。其次是形而上学性,形而上学就是说,它不把世界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而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而否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甚至简单的循环重复。最后是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就是指它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恩格斯说费尔巴哈哲学对待历史的非历史观点,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联系,否认社会发展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把人们所生活的世界看成一些事物的堆砌。
在第15、16段,恩格斯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之所以未能超过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是因为他在乡间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也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了实践,其中包括这自然科学实践和社会政治实践。恩格斯说当时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论这三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自然发现都已经出现,但是由于费尔巴哈过着这样的生活,没有对这些自然发现有足够的关注和评价,所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只能是对世界直观的思辨,也就克服不了自身的局限性。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这些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启迪,才克服了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另一方面,费尔巴哈哲学脱离了社会政治实践,费尔巴哈过着乡间的生活,恩格斯说他是“从他的孤寂的头脑中,而不是从同与他的才智相当的人们的友好或敌对的接触中产生出自己的思想”,所以他未能将社会科学与唯物主义基础协调起来,所以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主张用“爱”来改造世界,所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被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