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研究生培养 >> 专业设置 >> 正文
专业设置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年修订)

2025年09月17日 10:11  点击:[]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代码:030506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学科概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教育教学的实践和规律,其根本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研究中强调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政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创造力,形成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努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涵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主要是指中国在近现代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重大和根本性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旨在系统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社会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该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紧密相联,着眼于从总体上研究和把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密切相联,侧重于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研究和把握。

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甘肃省重点学科,2022年增设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023年获批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年获批第三批新时代甘肃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创建单位。

二、培养目标

以培养熟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有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面向与本学科相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宣传等工作部门,培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社会发展道路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并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该方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中国共产党党史为研究对象,主要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涉及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进程、重大成就、基本经验和自身建设规律等。

2.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研究。该方向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文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含休学)。具体制度参见《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学科与专业选修课。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1《课程设置计划》。

2.所修课程须考核合格(公共基础课与公共选修课60分及以上为合格,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学科与专业选修课70分及以上为合格)后方能取得学分。

3.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不少于2门本学科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应在第一学年全部完成。

4.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公共选修课程。

5.与课程匹配的专业阅读书目见附件2《专业阅读书目》。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从中选择重点阅读书目。

(二)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实习实践、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开题共6学分。

六、科研训练环节

该环节3学分。

1.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报告)、学术会议、组会、课题研究等学术活动,获得1学分。

2.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文献综述、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等,或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关于科研成果要求其中一项的,获得2学分。

3.硕士研究生获得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可以直接获得3学分。

七、实习实践环节

该环节按学校有关规定实施,1学分。

1.硕士研究生参加学院组织安排的实习实践活动获得学分。

2.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校有关文件认可的学科专业竞赛获得优秀奖及以上的,可以直接获得学分。

八、中期考核

学院成立中期考核工作组,具体负责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组织、管理、测评等工作。

主要考核内容:

1.思想品质考核,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考核。存在负向表现的,中期考核不合格。

2.课程学习考核,包括研究生课程学分及成绩的考核。

3.科研训练与能力考核,包括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的考核,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创新能力考核,包括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学科专业竞赛等方面的考核。

学院中期考核工作组在对以上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的基础上,做出中期考核通过、不通过的结论。

九、学位论文要求及过程管控

学位论文培养过程包括开题、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匿名评审、答辩等环节。相关工作按照学校最新版《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评审及答辩管理办法》《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并完成科研、实践、学位论文开题等培养环节规定的要求,颁发兰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

培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合计

开课学期及学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必修

公共基础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5学分

英语

48

3

3





外语学院

学科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48

3

3





马克思主义学院

7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必修课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8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选读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共产党党史基本问题研究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专题研究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选修

学科与专业选修课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前沿专题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5学分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

32

2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公共选修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4门选修1

《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6

1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32

2

2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不少于3学分,不多于6学分

经济学说史

32

2

2





经济学院

管理哲学:理论与实践

32

2

2





工商管理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专题

16

1

1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

32

2

2





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

乡村振兴政策与实践

16

1

1





农林经济管理学院

中外人文社科经典原著选读

32

2

2





商务传媒学院

第二外语

32

2

2





外语学院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32

2


2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资本市场信息披露

16

1


1




会计学院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运营管理

16

1


1




金融学院

一带一路经贸法律制度专题

16

1


1




法学院

人工智能基础

32

2


2




信息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

税收理论与政策

16

1


1




财政与税务学院

中国传统艺术鉴赏

32

2


2




艺术学院

跨文化商务沟通

16

1


1




外语学院

数据技术应用概论

32

2


2




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

公共政策分析

16

1



1



公共管理学院

职业素养与行为礼仪

16

1



1



商务传媒学院

语言与国家

16

1



1



外语学院

科研训练


3








实习实践环节


1








中期考核


1








学位论文开题


1








最低学分要求

36

 

备注:研究生在确定选修课时,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尽可能保持与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一致性。





















 


专业阅读书目

[1] 中央编译局,教育部社政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教育部社政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5]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三卷(1978-2012)[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5.

[14]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5]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6]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7] 张岂之.国近代史学学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6.

[18] 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通史:近代后卷(1919-1949)[M].合肥:黄山书社,2002.

[19]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0]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董乐山,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1] 罗志田.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M].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2]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

[23]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

[24]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24.

[25]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7.

[26]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

[27]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28]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29]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0]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

[31] 朱庆葆.中华民国专题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2]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33] 张宪文.抗日战争专题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4.

[34]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5] 杨奎松.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6]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7]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8]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9]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40] 中共中央组织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5.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5年修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