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档
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018年01月15日 11:50  点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Thought morals tutelage  and legal foundation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

课程编号

111420001

学时数

34

归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授课对象

全校所有专业本科生

完成人

高秀梅

职称

副教授

审定人

魏贤玲

完成日期

2017 9 1

 

 

 

 

 

 

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高校所有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法律观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今时代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讲授给学生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以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澄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任课教师要以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等。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大纲的实施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并掌握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

2.掌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熟悉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法律知识

4.能较熟练地运用所学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摆正德与才的位置,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本课程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知荣辱求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而大学阶段则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引导大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依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目标和应有的形象。本章难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学时分配】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二、更新学习理念

三、确立成才目标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与方法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简称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本章主要概述了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和自身的成长成才,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理想信念的涵义、特征及作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实现与追求;本章难点包括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接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本章主要概括了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内涵,引导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章难点包括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以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本章主要概述了人生观、价值观理论的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高尚人生目的的追求;“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及“人性自私”的分析;如何理解“人生环境”。

本章难点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2.阐述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揭示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揭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为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辨别是非、善恶、荣辱,坚持正确的成长方向,提供价值引导,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本章难点包括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阐明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要领域。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本章主要概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本章难点包括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第四节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大学生要在中小学法律常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提升法律素质。要深刻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作用,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章主要阐述了法律的概念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作用、运行,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法律的概念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作用、运行;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内容。本章难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学时分配】9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本章难点包括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阐明大学生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法律修养,从而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本章难点包括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

二、法律义务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义务

二、人身权利与义务

三、财产权利与义务

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依法行使权利

二、依法救济权利

三、尊重他人权利

四、依法履行义务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阐述青年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必要条件,激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优良品德,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学时分配】1学时

三、使用说明

1.通识教育课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3.考核及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 % ,形式有:作业、平时测验、课堂讨论

2)期中占20%,期末占60%,形式有:开卷或闭卷考试

4.课外自学要求

1)阅读课外指定的参考书和资料文献

2)认真完成每章的作业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主要参考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王荣发.《大学之道》,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编委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第1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5.林德志.《天生我才》,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6.贺淑曼.《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第2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

7.詹姆斯.H.罗宾斯(美国).《敬业》,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8.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2002

10.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第3版),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11.姚新中焦国成.《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2.张岂之.张岂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1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2012

13.陈瑛主编.《中国古代道德生活史》(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关闭

版权所有: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箱:3543723828@qq.com 咨询电话:(0931)52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