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知津读书会在段家滩校区贵和楼115教室举办了第121期读书活动。本期读书会的主题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精读及结合课程谈谈阅读经典之感悟。本次读书会由孙朝晖老师召集、2025级硕士生张怡瑞同学为主持人,2025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

本期读书会由分享、交流、点评三个环节组成,14位同学踊跃分享发言。闫瑾围绕原文中“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经典语段,逻辑严谨地论述四点见解。张倩倩通过“物质生产是社会的根基”与“分工异化和人的解放”两个观点阐发对现实社会中“高质量发展”相关认识。李婉萌指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批判,系统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基本问题。徐鹤瑞补充唯物史观基本问题,并指出在当代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邓旭曼结合现实谈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论断的认识。张泽政则以个人经历和社会生活思考由己及人、由此及彼探讨人的本质。徐金萍以三个角度围绕“现实的人”这一基本原理,推断出“以现实为锚”。在讨论中,庞静美子条理清晰的从内涵、特征、规律以及方法论,由史及今探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机遇与严峻挑战。吴倩分享《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一卷费尔巴哈小结,为同学们带来“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的理解。谢静雨围绕“从现实出发,从实践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去理解的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周天一对费尔巴哈章部分段落进行了非常精彩地逐句解读及感悟,让同学们对“社会生产方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王梦茹对“社会生产方式”进行扩展,同时详细阐述了社会分工。高春青从印象最深“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两个经典论断,提出其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实践中仍具有强大指导意义。李小雅将马克思恩格斯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阐发自己观点。
最后,孙老师做总结发言。首先肯定同学们的充足准备与理论阐发,同时以“读什么”“怎么读”,就读书会的创新形式与同学们充分讨论,鼓励同学们“敢于善于优于发言”,营造精读、深思、笃行的良好学习氛围。于经典中汲取力量,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通过研读和分享《德意志意识形态》,同学们获得了深刻的感悟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