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教育厅、中共甘肃省高校工委《关于加强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甘高宣教【2016】9号),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备相应条件,特申请建设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必要性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机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特质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价值,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树立理论高地意识,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着力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抢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地,是新时期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体系,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价值体系,其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体系,是“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现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了伟大成就。我们在学习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必须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不断增强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新型智库建设,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就要建强创优做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努力使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自觉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气的引领者。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由当前面临的形势所决定的。当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如何发挥正能量,增强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在多元中确立主导,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新的挑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面对各种思潮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多样中求得共识,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法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势在必行。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由兰州财经大学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兰州财经大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唯一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黄河上游甘青宁三省区唯一的财经类普通本科大学,建校62年来,为甘肃、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培养了7万多名高素质的财经类高级专门人才,为古丝绸之路的经济繁荣和黄河上游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发挥了并将长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仅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精湛的操作技能,还不足以称之为高素质人才,真正能够担负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标准。人才标准的核心是德,这就要求人才必须首先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崇高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法治素质。如今,兰州财经大学每年为社会培养的大学生(含硕士研究生)达到5000人左右,这些人的整体素质高低,特别是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发挥的程度,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状况。
(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由兰州财经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所决定的。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中,兰州财经大学将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创新、特色发展,加快落实“12349”总体战略思路和发展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努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甘青宁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研究咨询的重要智库、丝绸之路商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早日实现“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财经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上述目标人才质量是根本,社会需要是导向,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学科发展在“社会需求与学校定位的适应度,人才培养与学校目标的适应度,改革发展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内在深刻意义。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素质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凡此种种,均是对人才德行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铸魂工程,旨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所当然应当摆在最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也为学校进一步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科支撑。
二、建设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可行性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社政【2005】9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教育厅、中共甘肃省高校工委《关于加强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甘高宣教【2016】9号)等文件精神,学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对照检查,认为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达到或超过了相关指标要求,符合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
(一)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在建校初期即单独设立的原马列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的基础上,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的,是全省最早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独立教学科研机构的高校之一。成立伊始学校便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定位: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依托单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机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改革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和铸魂功能,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教学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实践,注重教学实效,优化师资结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建设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1.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实施意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计划》《“十三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等文件。积极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教师待遇等方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斜,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学校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组织和领导,制定了《关于建立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若干规定》《加强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长期以来,校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副书记每学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汇报,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际问题;校党委主要领导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每学期1次以上,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2次以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积极服从服务于学校“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开放性的财经大学的总体发展目标,不断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注重师生教学互动,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切实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建立了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处、财务处、科技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2.坚持规范建设,创新发展。学校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007年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自成立时起即配齐党政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均承担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按照“05方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规定,强调落实课程、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课堂规模均在100人左右,推行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由学校统筹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落实相应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经费;建立了4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期拟再增加两个基地,使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按师生比1:400配备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搭建了五大特色创新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被兰州日报、兰州晨报、兰州晚报、未来导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并报道。
3.确保落实学院各项经费及教学办公条件。学校在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常运转各项经费的同时,按照规定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并随着学校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专项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管理严格。每学年至少安排学院1/3以上的专职教师外出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和学习考察活动。按照实际需要给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配备办公室、教研室、会议室和资料室用房9间计375M2,实验室1间计120M2。办公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需要,且连年不断更新换代。
(二)学院的组织管理。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调动全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院学术组织、学科团队、教研室和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等各项工作。用“崇高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凝聚人心,以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研究生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开展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单独设立的二级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机构,组织机构完善健全,实行学院党总支、学院行政、职工大会、教授委员会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四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学院的科学发展。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均为中共党员,不兼任其他机构负责人。院长全面负责学院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主管学科建设;设教学副院长,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科研副院长负责全院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4个教研室;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商业伦理研究中心”3个研究机构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以及6个学科团队。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学院于2015年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从党建工作、学院各岗位职责、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行政管理与服务等模块全面重新修订了全部系列规章制度59项计20余万字,确保依规治院、科学运行;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按照各自的章程及相关规定履行职责并发挥实质性作用,保证民主管理、教授治学;学院内部机构及人员精准履行岗位职责,确保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归口对接、高效运转。
(三)学院的教学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提升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实践、强化教学实效,优化师资队伍,夯实保障机制,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生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生两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本院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统一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及相关教参资料;研究生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学大纲授课。经过全院教师长期艰苦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理论一级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本科生主干课程均为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
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强教学基础性环节建设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新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吃透理论精髓,提高教学质量,实行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强化团队攻关,注重发挥“教”与“学”两个积极性,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教学体系。积极推进专题教学,凝炼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的教学体系。努力形成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堂群,不断探索网络教学活动,开发网络在线课程,建设教授、学科带头人网络示范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抓实教学基础环节,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学习兴趣和满意程度大幅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四)学院的学科建设。以“转变办学思路、革新培养模式,强化教育过程、狠抓学风建设,规范课程设置、凝练学科方向”为重点,以硕士点建设为基本载体,提升教师能力,促进学科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申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按照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十三五”规划的布局,通过“夯实办学基础、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学科梯队、促进人才培养、鼓励学术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深化社会服务”等7个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体系;不断创造条件积极争取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努力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成为在甘肃省有重要地位、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全国财经类院校有一定声望的省级重点学科。
1.学科建设现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现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区分不同研究方向形成了既密切联系又相互支撑的6个学科团队;学院教师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级横向项目2 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12项,地厅级科研及教研教改项目27项;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60余篇),2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校级优秀论文,7名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出版学术著作18部。荣获教育部科研教学奖励3项、甘肃省科研教学奖励16项、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3项、地厅级各种奖励28项。荣获甘肃省“园丁奖”1人次、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人次、甘肃省“如何上好思政课‘N+1’”优秀教师三等奖1人次。学院先后3次获得校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近年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甘肃红色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研究”等四个特色学科方向;通过全院上下的勤勉工作,使科研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才培养。截至目前为止,学院共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7届81人,除部分同学应届考取博士外,大部分同学进入高等院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37人。学院从研究生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输送博士研究生导向,全面提高本院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走内涵发展道路,更加注重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环节以及招生就业宣传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研究生第二课堂,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培养。一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苑”学术交流平台的引领作用,研究探索交流理论前沿问题,提高全院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二是积极引导和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开展“知津”经典研读活动;三是深入挖掘校内教学资源,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相关院系开设的《资本论》选读课程;四是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高层次高水平本专业学术会议,提高学术交流能力;五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给师生提供先进的教学互动交流平台;六是充分发挥“商业伦理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七是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研究现实问题,提高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
严格按照学科建设标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实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诉求,科学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研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兰州财经大学办学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全面提高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体现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和培养特色,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校《研究生管理的若干规定》、学院《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精神,按照“遵循办学规律,彰显办学特色;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办学能力;发挥团队优势,建立科学机制;夯实办学基础,提升学科层次;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基础实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院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培养紧贴社会需要,学有所长、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从研究生导师推选及其考核管理,任课教师选聘,教师授课任务及纪律要求,学科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教案,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考核,入学考试,录取工作,师生双向选择,培养计划及其实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预答辩、答辩,研究生评奖,研究生日常行为管理,学术交流活动,毕业等基本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3.科学研究。学院大力推进教学科研改革,着力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加强了对教师科研的扶持力度,整合科研力量和研究方向,通过全院上下勤勉工作,使科研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对服务教学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凝练科研方向,突出研究特色,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又各具特色的科学研究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组建各学科及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团队,走组团发展的高层次运行模式。学院根据科研实绩和研究方向指定团队负责人,实行团队负责人与学院专任教师双向选择、自愿组合、动态管理;学院以研究团队为基本单位,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以促进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加强科研工作管理。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项目、甘肃省社科基金等高级别科研项目,通过优化选题,集体攻关、专家论证等措施,提高立项率;加强在研项目过程管理,通过平时督促、中期检查、结项预审等措施,确保科研项目按时、顺利、高质量结项;积极支持教师及科研团队申报高级别科研奖项,以科研获奖激发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实行科研目标管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确定科研目标任务,加大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力度及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十三五”期间争取再获2-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5-6项省部级项目立项,在C类及以上刊物发表不低于4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4.学科方向。学科研究方向的设定,学院围绕有助于凝练特色学科方向、培育学科研究团队,符合本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起到支撑作用;不仅考虑到教师的研究视域,而且有相对宽阔的研究空间;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还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
着力提升现有4个特色学科方向的建设发展水平,重点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扩大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升内涵,“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后继有人,“甘肃红色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研究”快出成果。积极发现和培育新的特色学科方向增长点,增列“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家庭德育及核心价值观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敦煌文献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一带一路’与商业伦理道德建设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方向。力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属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能够相对独立、突出特色,相互支撑,更具前瞻性、规范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可行性。
5.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学校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在编人员53人,专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讲师22人,行政管理服务人员5人。专职教师中包括博士14人(含在读5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85.42%,目前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其中本院教师10人,校外教授1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坚持把教师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丰沛的道德力量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把政治标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用、考核的基本标准,严格选用程序。
不断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整体提高教师队伍基本素质。近年来学校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教师队伍不断扩大,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在全校范围内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资源,调整学校其他机构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研究生,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密切相关专业的高层次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中。学校精选专职党务干部和优秀辅导员,根据自身教育背景和研究取向,参与“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充分发挥与专职教师优势互补工作联动的合力作用,形成了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才体系。
支持教师参加上级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学会举办的专业培训、高层论坛,派员加入相关专业学会,扩大学术影响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教风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在2020年前力争使学院专职教师按照师生1:350的比例达到54人以上,研究生导师达到20人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50%以上。优先扶持培养造就6-9名政治坚定、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按照“人员构成相对稳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领域基本一致,主攻方向主题集中”的基本思路,建设好6个学科团队。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一是充分调动现有教师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支持鼓励年轻教师深造进修访学;三是积极整合学校教师资源,主动吸纳身居学校其他机构的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生,以及所学专业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职称教师,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四是敞开胸怀不拘一格、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引进高层次人才。
6.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着力建设好现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南梁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使其真正有效发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中的积极作用;增设“兰州国学馆”“甘肃省保育院”为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搭载兄弟院系大型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基地,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师生社会实践的要求。
7.学术交流。学院合理安排使用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高层论坛,加入高层次专业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苑”学术交流平台,每学年至少邀请4-6名享有盛誉的校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积极举办和鼓励师生听取相关学术讲座,支持鼓励教师和优秀研究生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考察研修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研究生导师学术研讨会,研究交流学术前沿问题、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研究生培养心得等;学院倡导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共同进行学术研究活动。
8.社会服务。学院努力实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功能,为社会各界宣讲相关知识和提供专门服务。近年来多名骨干教师接受邀请,分别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村户,通过各种讲坛、培训班等形式,专题宣传讲解“十八大”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法治国”“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内容30余场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同时接受委托,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调查研究多项,提出工作建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利用好教学实践课和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推进“以德扶贫”“法治进村”等实践活动,逐步探索理论热点面对面,进社区入村户进行宣传引导;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学术讲座、交流座谈、专题调研等方式,积极为地方政府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精准服务,不断提高用智力和人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派员支持学校党校等部门组织的各项社会培训活动。
(五)特色项目平台建设。学院以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亮点,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进行意识形态引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学院在建设和发展、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树立了自觉的学科意识,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通过优化各种资源,整合诸多优势,努力创建特色项目平台,打造本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色亮点。
1.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实验室目前已通过学校专家可行性论证,进入报批及政府采购阶段。这是依据《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要求,“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研究实验室,系统总结凝炼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学习网站和微信公众账号学习平台,使之成为宣传展示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阵地”以及学校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实施意见》(兰财大党发【2016】4号)决定而建设的创新平台,实验室建设综合考虑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完善教学效果评价等因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特色和亮点,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教学辅助功能。”根据文件精神和学校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广泛咨询调研和充分论证探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建设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新形式、新内容、新特点,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理论素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马克思主义理论苑”学术交流平台。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苑”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专家讲堂、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研究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问题。
3.开展“知津”读书会。学校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持续、定期开展课外“知津”经典研读分享活动,通过专家指导、学生自主研读、交流分享和学术论文评奖等多种举措,培养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和能力,厚植学术功底,提高培养质量。
4.建立“商业伦理研究中心”。根据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和学科专业特点,立足“博修商道”校训,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通过整合学校相关教育资源,设立“商业伦理研究中心”,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创建应用伦理学研究与实践平台,开展以诚信体系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甘肃特色文化中的商业伦理等前沿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影响。
5.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运行“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成果推广项目”,充分发挥全省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奖成果的实践引领和创新导向作用,扩大学校影响,促进学科建设。
(六)学校的保障措施。学校在强调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同时,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在中共兰州财经大学第一届党代会决议,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学科发展规划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均被列为重中之重,保障措施切实到位,明确具体,富有操作性。
1.加强组织领导。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强化学院责任意识,在学院领导班子的统领下分工协作、高效管理、精准服务;依靠全院教师,不断调动全员特别是学科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院学术组织、学科团队和教研室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以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为突破口,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展开工作。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扩大学科影响,形成颇具特色的学科体系。
2.确保经费投入。学校积极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改革和发展,足额拨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列入重点学科建设;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各类研究项目争取科研经费;积极争取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满足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资料建设等学科建设所必需的经费和条件保障。
3.健全制度保障。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依规治院、科学运行,全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考核体系,形成激励机制;完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导向,优化评价机制,构建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全面系统、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上。
三、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使其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能够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作用,在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必须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一)建设目标。建设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为基本依据,按照学校党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学科建设规划的要求,立足坚定我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为评价标准,积极提升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人才,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坚定信心,强化责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不断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加大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力度,整合学术研究方向,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教育为依托,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在甘肃省有重要地位、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全国财经类院校有一定声望的重点学院,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设任务。建设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任重而道远,兰州财经大学将创造条件、突出特色,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1.强化龙头引领,夯实学科基础。在五年左右的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基础;加大人才特别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方向和学科团队;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级课题和奖项的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大力度扶持产出更多标志性科研成果;力争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两个二级学科的招生培养;力争把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在甘肃省有重要地位、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全国财经类院校有一定声望的学科,率先具体落实学校“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战略布局。其阶段性任务是:
2016年,适应新形势,进行新布局,实施新规划,开始建设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继续夯实基础,练就内功,整顿提高,保持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
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学位点合格评估;五大特色平台运行中发展,从师资到软硬件设施,能够满足申办国培项目等社会服务要求;力争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2019年,力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研究生在校人数达到60人以上。
2020年,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规范运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承办一次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全面实现“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
2.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学校抓实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开设的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使用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加强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专题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提升。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方式,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甘肃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结合甘肃特色,突出学校特点,积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宣传省情国情校情,把红色文化、敦煌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商业文化、丝绸之路经济黄金段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在本科生中分阶段逐步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家庭德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经典文献选读”等特色选修课程。积极探索微课堂、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互联网+”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拓宽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方式,搭载网络课堂平台,把大数据技术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工作中。
3.丰富实践教学,拓展育人平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平台,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配合学校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学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引导,提升学生骨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师生开展“德润陇原”“师生暑期红色之旅”“我的家乡在长征路上”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4.突出特色亮点,实现创新发展。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和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目标,学校将进一步着力打造以“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平台。
实验室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思维模式、教学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是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实践载体,先进教学模式的孵化基地,学生对科学理论实现“知情意行信”的实验通道;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平台,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大数据时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具有深刻意义。
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实验室将以学生思想行为发生发展规律为实验研究对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以可视可听可操作的形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要旨,面向全校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将原来完全靠教师课堂灌输的部分专题内容,转化为运用实验方法呈现,针对不同的课程要求,开展包括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的实验课程,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教学,直观具体生动地证明已知的概念原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意识形态和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根本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实现“互联网+”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实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三是情景模拟实验:以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规律为实验客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小窗口,体现大道理。四是精品电子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室可以完成专题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师生交流学习研究,推广省级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奖成果,实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五是地方特色文化电子资源库建设:结合地方特色,突出学校特点,积极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强师生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理想信念、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等教育的实际效果。六是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实验室的主要特色,一是时代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和教师实践研修;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科研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支撑作用;坚持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坚持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渠道,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二是综合性,实验室综合应用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多学科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室突出问题导向,内容涵盖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方法创新交流训练、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呈现,学生动手动脑实验,大数据技术运用,信息采集反馈等多项板块,既有教学,又有研究,既有直观感性,又有理论模拟,既有提升办学层次改善教学效果的考虑,又能起到促进学风转变的功能,突出了综合性。三是针对性,实验室设计运行,遵循青年大学生科学认知规律,博采名家先进教学方法,凝炼众多优质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勤于动手动脑,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师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实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普遍提高。四是先进性,充分运用“互联网+ ”课程等现代化理念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运行混合课堂、微课堂等平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在线课堂教学;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电子设备等,实现课内课外传道授业、师生互动、答疑解惑;运用大数据技术研究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规律;把“一带一路”等理论热点问题纳入教学资源,体现了先进性。五是实效性,实验室受众对象覆盖了全体本科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网络考试学习系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推动学风根本转变;通过情景模拟等实验,让每位同学身临其境,帮助形成正确“三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
实验室建设内容辐射全部本科生、研究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部分专业课程,不仅直接为学生授课,还用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成果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培项目运行、特定人员培训等。
综上所述,我们将见贤思齐,博采众长,创新发展,通过建设甘肃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使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宝贵经验和长足发展,为促进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1.甘肃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基本情况统计表
2.关于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实施意见(兰财大党发〔2016〕4号)
3.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一览表
4.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一览表
5.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获奖一览表
6.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骨干教师一览表
7.马克思主义学院客座教授一览表
8.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度汇编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