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西安理工大学王长坤教授作专题讲座

2025年07月02日 10:01 巩小川 点击:[]

2025年6月30日上午,学院特邀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长坤教授在段家滩校区博渊楼101教室作题为《中国文化赖以形成、发展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陈张林主持,全体硕士研究生参加。

王教授在专题讲座中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深层逻辑,指出宗法制度与专制政体的交织演进,构成了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独特密码,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揭示了家国同构、伦理政治等文化特质的历史根源。讲座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宗法制度:血缘编织的权力网络

王教授以周代分封制为例,阐释了宗法制度如何将血缘家族转化为政治实体。通过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等设计,周天子将家族伦理上升为国家治理准则,形成“家国同构”的统治模式。他特别提到,这种模式下,“孝悌”与“忠君”融为一体,如《孝经》所言“移孝作忠”,奠定了中国社会伦理本位的基调。这种宗法制度影响深远。例如,明代藩王制度虽保障皇族特权,却因过度分封导致财政崩溃;而袁世凯家族因嫡庶之分引发的葬礼风波,更折射出宗法观念对民间社会的深层束缚。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更直言,族权与政权、神权、夫权共同构成束缚中国人民的“四条绳索”。

二、专制政体: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必然选择

王教授对比中西政治传统时强调,中国君主专制的延续性与亚细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不同于欧洲的多元经济与宗教制衡,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土地国有传统,催生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系。从秦朝郡县制到明清军机处,权力不断向中央集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清世宗胤禛设立军机处等举措,均体现了皇权对效率与控制的极致追求。值得注意的是,专制制度对文化形态的塑造同样深刻。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因挑战皇权被朱元璋删除出孔庙,而“三纲五常”“官本位”等观念则固化了社会层级。王教授指出,这种政治伦理化倾向导致法律长期依附于伦理秩序,缺乏独立性。

三、文明密码的现代启示

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张力,王教授援引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在于守正创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改旗易帜。”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正是将传统伦理中的家国情怀(如抗疫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与现代法治、民主理念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家国同构的传统在当代可转化为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但需警惕将人情凌驾于法治之上的历史惯性。这种辩证思维,正是破解“古今中西”文化命题的关键。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社会结构,既要警惕文化虚无主义,也要破除对专制的浪漫想象。唯有立足五千年文明根基,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一条兼具中国特色与现代文明的文化复兴之路。

副院长陈张林就讲座内容进行总结。他指出,中国在新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实践与思想困境,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呼唤需从中华文化中寻找理论发展资源。王教授从血缘宗法制和政治专制制度交织的历史脉络,深入分析了中华文化产生、发展、延续的深层结构,其内容是我们今天理解中华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持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要高度自觉地把中华文化的根脉和马克思主义的魂脉紧密结合起来。

此次讲座立意高远、内涵深邃,为同学们推开了一扇认知中华文化的大门,丰富了大家对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结构、机理的认识,有力地激发了大家在思想研究领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下一条:学院硕士研究生赴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