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2018年05月03日 14:52  点击:[]

一、课程性质及主要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坚持将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道德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针对目前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心理、恋爱诸问题,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实际,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因此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改革,在本课程教学中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如讲授法、辩论法等)之外,任课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主要有:  

(一)课堂讲授为主:教学录像为辅的教学法: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案例分析法: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将“注入式”教学变为“参与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实践法: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生活。通过亲身实践,促使学生从理论视点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收集信息进行“理论探讨”的钻研者。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  

(四)新媒体教学法:建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站,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实现网上答疑、资料下载、观看视频、提交作业、讨论等,大大拉近了教师学生之间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队伍

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在年龄结构上,30-40岁的有2人,40-50岁的有5人,在职称结构上,有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他们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主讲教师都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80%的老师主持过各类科研课题,所有老师都参与各类科研活动。这些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生学术水平。  

五、教学条件

教师所在学院拥有独立的资料室、实验室,资料室拥有丰富图书资料,报刊近百种,实验室可同时容纳60名学生实验学习。  

所有上课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可以满足教师各种教学需求。  

六、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有: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突出重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以志愿服务、团队素质拓展为主,辅之参观考察、读书会、课堂辩论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模拟法庭、读书会、参观法制展览等活动,开拓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讲授法教学与新“课型”教学相结合  

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感化式教育,从实际出发,选择和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新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开展“案例型”“研究型”“体验型”“辩论型”等新“课型”,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始终注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兰州财经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积累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行为训练,使教学真正做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本课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关闭

版权所有: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箱:3543723828@qq.com 咨询电话:(0931)5252011